江 帆(广州市脑科医院睡眠障碍科副主任医师)
梦魇,即我们平时说的噩梦。
有学者认为,它是创伤事件的适应性应对策略之一,是最有用的梦。这一假说虽尚未得到公认,但在实际工作(比如心理辅导过程)中还是有一定应用价值的。
噩梦常迫使人们去面对自己清醒时不愿意面对的问题,它包含了人们必须了解的一些信息。心理学家大卫说:“当我们意识到噩梦引起的恐惧是我们对噩梦的反应,而不是梦中存在的邪恶时,我们就要充分地利用噩梦。”
正确对待噩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比如,有个爱做考试梦的病人,在一次面试的前一晚做了一个梦,她梦见自己没有带准考证,结果被拦在考场外面,回家取已经来不及了,家里也没有人,就算有人也没有办法,因为她根本就记不起准考证放在了哪里。梦里的她号啕大哭,结果因为这么一“哭”,她居然醒来了,一睁开眼睛,便下意识地跳下床,检查自己的面试资料,果然发现里面没有准考证。
又有个老做噩梦的病人阿强,个性如其名。在遭遇亲人突然病故之时,他强撑着操办后事,不想家人担心自己,更“不想被人同情”。所以,白天的时候,他在人前总是表现得很坚强、很洒脱,但到了夜里,却总是梦见已经逝去的亲人再次遭遇各种不测,或者梦见自己杀人,又被人追杀。总之,夜间噩梦不断,经常哭醒、吓醒或憋醒。
阿强拒绝认为自己有情绪问题,反复强调自己只是过于操劳而已。然而,从噩梦入手进行治疗是医患双方都能接受的。经过一段时间的面谈和治疗,他最终能够直面自己的噩梦,也得以依靠噩梦舒缓了自己的悲恸,重新使自己内心平和,调整自己的生活。于是,噩梦完成了其使命,从此消失不见。
正确的面对它,而不是单纯地恐惧或者故意地置之不理,寻找解决它的方法,才是对身体和健康负责人的态度。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金秋季节谨防抑郁症
下一篇:人到中年警惕“灰色”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