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 > 心理

教师群体焦虑情绪与日俱增

| 网络转载

  

焦虑情绪与日俱增 src="http://img.familydoctor.com.cn/cms/20140616/201406161149295817.jpg" width=365 height=304>

  近年来,社会对教师本身的能力和学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改、素质教育、教师之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让教师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虽然教师是个光鲜的名词,但往往被人们用放大镜来观察考量,不允许教师出现错误或偏差。

  其实教师也是普通人,也有烦恼,也需要承担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为了更准确、更全面了解如今教师们的生活状态及心理承受力,更全面展示教师群体中存在的问题,本报联合搜狐健康对全国535位教师进行调查,并就相关问题采访了辽宁省心理学会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同仁心理学研究咨询中心主任委员张峻铭,为读者呈现这份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答卷。

  半数教师常忘事儿

  调查结果显示,过半教师有记忆力下降的现象,其中经常忘事儿的占50.28%;需要什么事情都用笔记下来,每办完一件事儿做上记号的占19.07%;只是偶尔忘事的教师,占调查人数的30.65%。

  记忆力下降,通常是人们与自己以往的记忆功能相比,虽然存在人体逐年老化的客观原因,但现代人营养水平、生活水平的提高,寿命的延长,本应让老化过程推迟,可实际上,很多教师还是表现出“未老先衰”现象。“应该是50-60岁进入老年期,那时候开始记忆力下降,但现在很多青壮年,在30岁左右就出现脑功能下降。”张峻铭表示。

  他还进一步解释说,教师记忆力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职业疲劳,教师在一段时间内,需要周而复始地面对相同的学生,讲授相似的课程,这种缺乏新鲜的工作内容很容易让人产生疲劳感。其次,过大的压力可以直接影响到人的神经功能,导致记忆力下降。最后,事情太多,过于忙碌,也会让人出现爱忘事儿的情况。

  焦虑情绪与日俱增

  在关于“是否常有焦虑情绪”这项调查中,表示经常焦虑的教师占52.9%。其实焦虑人人都有,但经常性的焦虑反映出的是身体对焦虑情绪承受力下降的一种状态。焦虑与社会环境、工作环境以及生活环境中越来越大的压力成正相关。社会上,人们对教师关注度高;工作中,考量教师的指标较为直接,那就是学生的成绩,此外还有教师之间的各项评比、定级等;生活中,教师如果想在三尺讲台上站得住脚,完成好授业解惑的任务,就不得不占用自己生活的时间,多做功课,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这样一来,教师的生活中很容易参杂工作成分,使自己的生活受到影响,久而久之也易滋生焦虑情绪。

  如果这个时候,教师不注意自我调节,就容易出现体力透支而不自觉,表现为很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更会让焦虑情绪加重,甚至出现抑郁。

 

${FDPageBreak}

  隐性压力一触即发

  就“做事必须反复检查”一项而言,48.41%的人群表示经常如此,42.24%的人群表示偶尔如此,9.35%的人群表示每件事情都如此。就“必须赶快把事情做完”一项调查,63.18%人群表示经常如此,21.31%人群表示偶尔如此,15.51%的人群表示每件事都如此。

  做事情需要反复,这是现在很多人的通病了。在教师群体中更为常见,曾经有一位初中教师在与记者聊天的过程中讲,自己经常就锁门这个问题纠结。有一次上课都不能集中精力,其实明明记得早晨出门的时候已经将门锁好,但就是不放心。最后还是坚持不住,在课间时候回家看了一下,再次确认门锁好了才罢休。

  张峻铭表示,做事情反复检查,很多时候人们都存在这个情况,多数是不自信的表现。再有也可能是因为生活中事儿太多,在对结果不确定的时候,会反复确定这件事儿是否做过了,是否做对了。如果此类情况做得不是很过火,还算是正常。但如果持续地怀疑,做任何事情都做不下去,反复纠结这一个事儿,那就有问题了。拿锁门来举例子,如果在怀疑的情况下跑回家一次看看门是否锁好了,我们也可以认定为正常,如果确认了一次之后,仍然不放心,仍控制不住还要回家去检查,那就是有问题了。

  对于接到某项任务后,必须赶快把事情做完,这本身是正常情况。但切忌过于急躁,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完成就着急,没心思处理其他事情,表现为人的承受力较差,性格过急。通常来讲教师的工作环境是容易让人变得性急的,因为孩子们不一定都听话,每天工作中会穿插不同的任务,这些任务可能彼此间毫无关系,但都需要处理,且不能同时处理,那么做好规划,按部就班显得比较重要。如果对一件没有完成的事情过于纠结,影响其他工作的开展,就有可能让人变得更急躁,产生隐形的心理压力。

  “隐性中层”上挤下压

  教师们在心理承受压力的同时,身体上也出现了一些症状,诸如腰痛、难以入睡,身体疲劳等。我们将视野放到整个社会上会发现,各行各业中,处在中层角色的人群压力是最大的。因为高层可以将压力和矛盾向下分散,基层员工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即可,而中层扮演的是向上承担任务,向下指导执行的角色,他们的压力是最大的。其实教师就相当于一种隐性的中层,他们需要将学校的信息传达给学生,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等。可学生们不见得都听话,也不一定都按照教师布置的要求来做,信息从学校传递到学生这个过程中,本身是“漫长”、“艰苦”、“多变”的,教师不得不被上挤下压,成为最难过的夹心层。如此一来压力过大则会导致教师出现一系列的身心症状,出现诸如腰痛、难以入睡、身体疲劳等症状。

  调查延伸

  逾九成教师介意个人仪态

  教师们往往对自己要求较高,要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保持良好职业形象,这样就容易将工作习惯带到生活中,影响正常的生活。很多教师的家人抱怨,他们将教师的职业形象带入家庭生活中,比如说话喜欢用祈使句,用命令的口吻,生活中带有职业习惯。这些对家庭生活都是有影响的。专家建议,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将工作和生活分开,该工作工作,该生活生活,处理好自己的角色转换。否则长时间以职业形象联动生活,也会让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身心俱疲。

上一篇:女性摆脱抑郁的心理处方

下一篇:我们认识不到两天 他就叫我“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