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 > 心理

精神分裂症可能会遗传!

| 网络转载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陈楚侨课题组 ║2012/02/07

  情绪加工缺损不仅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个核心症状,而且也可以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状况的一个关键因素。然而,已有的研究主要使用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被试,而且这些患者主要来自西方国家。此外,情绪知觉和情绪加工受文化因素影响。因此,人们对一些精神分裂症高危个体是否存在类似的情绪加工异常知之甚少。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神经心理学与应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陈楚侨研究员课题组试图探讨情绪识别异常是否可以作为精神分裂症的一个生物标记。为此,陈楚侨研究员和李会杰博士设计了一个功能磁共振成像实验,邀请了36名被试,分别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未发病的兄弟姐妹和健康控制组,每组各12人参与实验)判断“快乐”、“害怕”和“中性情绪面孔”的情绪效价。研究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未发病的兄弟姐妹在加工情绪面孔时表现出和患者非常类似的缺损——这两组被试的社会脑神经网络(比如运动前回和额上回)激活异常;其异常程度较精神分裂症患者稍轻。这些发现表明遗传学上具有精神分裂症高风险的个体,如患者未发病的兄弟姐妹在面部情绪加工过程中表现出轻度缺损,而且这种缺损可能是精神分裂症一个潜在的内表型。

  该研究受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SCX2-YW-R-131& KSCX2-EW-J-8)、国家基础研究项目(973)(2007CB512302/5)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81088001)的支持。此外,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心也为该研究提供了帮助。

  该研究已发表于《Schizophrenia Research》

上一篇:抑郁自测表

下一篇:补课压力太大 孩子患上强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