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年龄85、身高155、体重66kg、牙齿不好。 患者2月23日来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困难,言语不清,反应迟钝。入院检查前服用了安宫牛黄丸后,症状有所缓解。2.25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检查提示脑梗死,脑萎缩。在院连续7天治疗用药:静注丁苯酞25mg每天2次、血栓通140mg每天1次、依达拉奉30mg每天2次、罂粟碱30mg每天1次,早晚静注时间间隔10小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天1次, 瑞舒伐他汀钙胶囊10mg每天1次。目前状态:(1)小便偶有失禁现象,腿脚无力,行走困难,使用拐杖可以缓慢移步;(2)语速基本恢复到病前水平的85%左右,记忆减弱,进食量比发病前减小;(3)前期血压波动较大,服用降压药4周后,近5天血压基本正常。
1.老人此次的脑梗塞位置能够将解释其症状,当然可能还合并了本身的衰老和虚弱,已经关节的退行性病变。 2.因为发病时间不到2月,应该后续还有一定的恢复空间。 3.目前用药并不是为了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更多的是为了降低以后再发脑梗塞风险。 4.脑梗塞是结果,应该了解血管情况。脑供血动脉做检查看看,可以做以下组合①颈动脉超声、椎动脉超声、锁骨下动脉超声(以上看脑供血动脉的颅外段)和脑血流图(也叫经颅多普勒,这个看颅内脑血管,同时可以反映颅外段);②颈动脉超声、椎动脉超声、锁骨下动脉超声(以上看脑供血动脉的颅外段)和核磁血管成像MRA(这个看颅内脑血管,同时可以看大部分颅外段); 5.如果没有严重的狭窄则不用太担心。 6.关键是以后要规律用药,同时弄明白一些细节,降低再发脑梗塞风险: ①拜阿司匹林每天100mg,这是抗血小板药物,对于降低再发脑梗塞有帮助。注意胃肠道不适和消化道出血的副作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服用原则:阿司匹林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在做成肠溶片后,阿司匹林在肠道内吸收而在胃当中不崩解的话,可以减少对胃的刺激,避免对胃的副作用的发生。所以主张阿司匹林是服用肠溶片,那么肠溶片在空腹时服用,可以很快的通过胃进入肠道,可以避免在胃中的停留时间过长,而减少对胃的刺激。因此阿司匹林最好是空腹,在餐前服用阿司匹林而不是餐后服用,而对服用时间来说,目前没有统一的要求,在早晨吃还是在晚上吃疗效都是相似的。当然有人考虑到阿司匹林作用靶点的酶的代谢活性,认为睡前可能更好,但不是主要的,主要强调空腹。 ②而该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有消化道不适,可以加用护胃药一起服用,比如泮托拉唑等。当然还有其他方案。 ③服用他汀是控制血脂的,把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到1.8mmol/L以下。您看下血脂结果,目前低密度脂蛋白是多少。每个人服用多少的量,看控制血脂水平而定,切记他汀基本不分好坏,能够达标就是好的,即便每天1分钱也是可以的。服用他汀类药物的要点请阅读我的好大夫网站发表的科普文章“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常见的8大误区,快看您中招了吗”。 ④缬沙坦是控制血压的。如果能够控制稳定,则不需要来回的换药。另外,血压的调控没有一个千篇一律适用于所有人的降压药和模式,根据自己血压的实际情况及用药后血压的控制水平进行量的调整或者服药时间的调整或者不同药物间的搭配。关于血压的问题需要注意以下事情:A:应该测双侧血压,看看双侧是不是不一样,当然两边如果相差不多也是正常的。一般来说,两上肢的差距可以在10到20毫米汞柱之间。如果两边存在明显的差别,要做锁骨下动脉b超检查,看是否血压低的那一侧存在锁骨下动脉病变或者其他大血管病变。这种情况下就以高的那侧为准。B:人体的血压本身也是有波动的。应该是安静状态下测量的血压才是反应自身状态的血压,如果一个人发生了脑梗塞、发生了头晕、发生了感冒发热、发生了腹痛、发生了情绪的不稳定等等情况,均可以导致血压的增高,这种情况下不要着急突然降压,特别是对老年人,对于本身就存在血管狭窄的患者来讲,突然降压会诱发脑梗塞。长时间的血压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短期高一段时间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当然如果过于高并且患者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可以降压,或者处于急救(比如心脏存在心衰等问题),这种情况下才会紧急降压,但通常应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监测降压。C:大家需要了解血压高和人体不适的关系,很多情况下是头晕等病变产生的不适感,让人体的血压高了,而不是血压高让人体不适了。D:脑梗塞急性期血压不要控制过低,急性期过后,根据所查的血管情况再行稳定降压。E:很多的长效降压药需要服用几天后,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后,才反映了降压的水平和稳定性,不能服用一天就来评定,就换药,这也时不科学的。